肝病中藥 - 肝纖維化, 肝硬化的中藥研究進展

肝纖維化的發病機制及其中醫治療觀點

202307 (2022)

Pathogenesis of Liver Fibrosis and Its TCM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Nan Y, Su H, Lian X, Wu J, Liu S, Chen P, Liu S.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22 Apr 28;2022:5325431. doi: 10.1155/2022/5325431. eCollection 2022.PMID: 35529927 Free PMC article. Review.

近期《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肝纖維化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臟異常組織增生的病理過程,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將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作為一種弥漫性进行性肝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是由於肝損傷引起的膠原蛋白豐富的胞外基質過度沉積,形成疤痕。肝纖維化可以由乙型和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以及血色素沉著症等多種原因引起。作為身體的代謝中心,肝臟調節著各種重要的生理活動。在纖維化的發展過程中,除了肝星狀細胞活化這一中心事件外,它還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隨著對中醫的了解不斷加深,多成分、多途徑和多靶點的中醫優勢已得到證明。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描述影響肝纖維化的因素,重點關注細胞、腸道菌群、鐵死亡、信號通路、自噬和血管生成對肝纖維化的影響,以及中草藥對肝纖維化的治療效果。

版權所有 © 2022 Yang Nan等人。

肝纖維化相關發病機制的示意圖。腸肝相互作用;脂多醣(LPS);膽汁酸(BA);核轉錄因子受體(FXR);肝星狀細胞(HSC);肝臟巨噬細胞(Liver MAC);肝臟窦内皮細胞(LSEC);轉化生長因子(TGF);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TGF);WNT/β-連接蛋白(WNT/β-catenin);NOD樣受體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酶特異性蛋白酶1(caspase-1);核因子-κB(NF-κB);白細胞介素(IL);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過氧化酶4(GPX4);活性氧物種(ROS);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激酶B(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內皮素-1(ET-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TIMP/MMP(金屬蛋白酶組織抑製因子/基質金屬蛋白酶);ECM(胞外基質)。 

中國傳統醫學、肝纖維化、腸道菌群:是否存在聯繫?-一個敘述性文獻回顧

Review Ann Palliat Med. 2021 Apr;10(4):4846-4857. doi: 10.21037/apm-20-2129. Epub 2021 Apr 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ver fibrosis, intestinal flora: is there any connection?-a narrative review

本文旨在分析腸道菌群如何調節肝纖維化的發病機制,評估中國傳統醫學(TCM)對腸道菌群的調節效應,為肝纖維化治療提供新的見解。腸道微生物群的破壞可能導致肝纖維化的發展,加速腸道微生物群的紊亂。TCM能夠有效調節腸道菌群,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肝纖維化。本文討論了腸道菌群在肝纖維化中變化的機制,以及TCM如何調節這些變化。我們檢索了PubMed、萬方數據庫和中國知網,搜索了"肝纖維化"、"腸道微生物群"和"腸道菌群",並回顧了相關文獻。我們詳細介紹了通過TCM調節腸道菌群在預防和治療肝纖維化方面的選項。我們還強調了腸道菌群對肝纖維化的影響,並介紹了使用TCM預防和治療肝纖維化的研究。同時,我們描述了TCM對腸道菌群的影響。通過肝腸軸,TCM可以有效調節腸道菌群,以預防和治療肝纖維化。

關鍵詞:肝纖維化;腸道菌群;回顧;中國傳統醫學(TCM)。


中藥在膽汁淤積性肝疾病治療中展現出的潛力

202307 (2022)

Promi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process (cholestasis, hepatitis, liver fibrosis, liver cirrhosis).Wei C, Qiu J, Wu Y, Chen Z, Yu Z, Huang Z, Yang K, Hu H, Liu F.J Ethnopharmacol. 2022 Oct 28;297:115550. doi: 10.1016/j.jep.2022.115550. Epub 2022 Jul 19.PMID: 35863612 Review.

近期一項發表於《J Ethnopharmacol》期刊的研究表明,膽汁淤積性肝疾病(CLD)主要以膽汁淤積為特徵。若不加以治療,該疾病將會進一步惡化,發展為膽汁淤積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CLD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但治療方法有限,常採用單一療法。而在長期臨床探索中,中國傳統藥物(TCM)已被證實對CLD具有獨特的治療效果。

本文旨在總結單一和複方TCM在治療CLD方面的有效性。根據CLD的4個重要臨床階段:膽汁淤積、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本文回顧了5種典型TCM範例的藥理作用和機制,旨在為不同CLD進程中的臨床藥物選擇提供依據。

文中使用了來自不同數據庫的相關科學文章,搜集有關TCM治療CLD的療效的相關信息。這些包括蒿屬植物(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中文名為茵陳),芍藥屬植物(Paeoniae radix rubra,中文名為赤芍),茯苓(中文名為茯苓),以及黃耆湯(HQD)和茵陳蒿湯(YCHD)這兩種複方中藥。

經過研究分析,本文提出了五種有前景的TCM治療方案,分別針對CLD的重要發展階段。其中,茵陳是保護肝臟和膽囊的重要藥物,其TCM處方也是治療膽汁淤積的一種有前途的策略。根據臨床證據,高劑量應用赤芍是治療膽汁淤積性肝炎的一種特殊臨床療法。茯苓可以調節免疫細胞,增加血清中的抗體水平,有望成為預防膽汁淤積性肝纖維化發展為肝硬化的新療法。黃耆湯可以作為治療肝纖維化的常規臨床藥物。此外,茵陳蒿湯在多成分的綜合優勢下,能夠治療CLD的整個過程,並防止其發展到末期。

綜上所述,茵陳、赤芍、茯苓、黃耆湯和茵陳蒿湯在控制CLD發展方面展現出良好的臨床療效。在臨床上,通過採用分級診斷和治療措施,更容易抑制CLD的發展。建議在臨床治療中對CLD進行風險分層,以確保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以減緩疾病的發展。

關鍵詞:抗膽汁淤積;膽汁酸;膽汁淤積性肝疾病;藥理作用;中國傳統藥物。